2021年6月1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座谈会在北京江苏大厦举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副会长何文炯出席会议,医保专委会顾问韩凤主持座谈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陈文、医保专委会常务委员常峰、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郑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申曙光先后作主题报告。
韩凤主持座谈会
常峰作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峰教授作了题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发展与趋势”的主题演讲。他从我国药品集中大量采购演变的历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情况、地方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情况三个角度总结了我国药品集中大量采购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未来药品集中采购的趋势。他指出,虽然国家的集中带量采购成绩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但很多配套措施尚需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常态化、制度化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郑杰作主题演讲
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郑杰作了题为“国家医保CHS-DRG付费”的主题演讲。郑杰主任表示,今年是DRG付费的关键年,是30个试点城市正式进行付费的收官之年。他指出,DRG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机制,有效引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其意义在于控价不控量,从而驱动临床标准化,兑现临床价值,并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制。他分享了国家医保DRG三年试点工作计划的重要节点,并总结出我国DRG付费“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和正在经历的“由治疗支付向健康支付转变”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陈文作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陈文教授作了题为“对医保支付改革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围绕医保支付改革提出“支付理论清楚了吗”“总额预算是落后的吗”“区域总额预算如何支付到单个提供者”“住院总额预算下固定费率DRG或病种分值”及“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场景相同吗”5个问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支付方式是医保战略购买和协同治理的核心工具,不应只关注费用控制,还要着眼于强化激励机制和合理预期,作用于长期费用合理控制。他认为,需要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相适应的创新支付改革。
申曙光作主题演讲
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医疗保障发展的新阶段”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在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成、“病有所医”目标基本实现后,需要明确我国医疗保障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他认为,我国医疗服务与保障亟待实现“从有到优”的升级,由“病有所医”阶段的扩容增量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优质医疗服务和保障的提质增效转变。他指出,过去七十余年我国走过了一条以“病有所医”为目标的发展之路,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应当是“病有良医”。“病有良医”本质上是让患者能够以合理、可负担的经济成本获得价格与品质相当的适宜、优质的医疗和保健服务,以保持或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即个体在患病时不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更能“看得好病”。他强调,“病有良医”的实现有赖于制度保障机制、协同合作机制、约束与激励机制、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机制和运行治理机制等合理的机制及机制的综合作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