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21年7月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医疗保障高峰论坛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医疗保障与共同富裕”。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局长赖诗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专委会顾问胡善联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申曙光先后在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致辞并主持第一阶段会议,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申曙光主持第二阶段会议,来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及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领域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
郑功成致辞并主持主论坛第一阶段会议
郑功成会长首先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与会的领导、嘉宾和学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医保制度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不切实解除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城乡居民的生计将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贫病之间的链条便无法切断,国民健康素质也难以得到提升。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加快优化现行医保制度,按照党中央要求在203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而新一轮医保改革必须真正趟过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深水区,为此特别需要增进全局观、大局意识,尽可能地凝聚社会共识,促使医疗保障制度在近几年开创出来的好局面基础上,朝着正确的目标与方向阔步前进。此次论坛旨在聚焦医疗保障与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围绕深化医保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陈金甫做大会报告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代表国家医疗保障局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医疗保障制度关系到14亿人民的医疗利益、医疗健康问题,是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制度安排。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覆盖全民、保障基本权益的作用。新时代医疗保障改革发展要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发展方向,对标推进共同富裕这一新的宏伟蓝图,把共同富裕融入医疗保障的总体安排、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们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定基本,增强托底。
焦雅辉做大会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报告中指出,医疗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她强调,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保障的承载体系,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发展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也要珍惜医疗卫生工作中传承下来的经验财富,坚持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同向发展,共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周延礼做大会报告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报告中分析了“看病难、看病贵”“过度医疗”“药品浪费”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并建议在医疗消费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助力推动分级诊疗;建立对医疗资源的监测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手段提高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加快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助力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申曙光主持主论坛第二阶段会议
赖诗卿演讲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局长赖诗卿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疗保障如何践行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新的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他从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公平、协同改革更加高效、顶层设计更加成熟等方面发表了系统看法。
胡善联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专委会顾问、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作了题为“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演讲。他认为,在筹资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要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就要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提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评审标准,通过谈判或准入竞价,完善动态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控费机制,调动医保、医疗、医药三方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申曙光教授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以“我国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医疗保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思维。我国已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成就巨大,但碎片化、不协调是一个明显的缺陷,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应当成为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我国医疗保障改革包括制度建立、管理改革和参量改革三种路径,参量改革应当成为未来医疗保障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试点探索是我国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在加强总体设计和方向指引的同时,试点探索仍然十分重要。因此,顶层设计下的试点探索应当成为未来医疗保障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式。
在举行主论坛后,还平行举行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医药发展与疫情防控成就”、“医保集采政策与实施”、“医保基金监管”、“‘三医联动’改革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五个专题座谈会,与会者围绕上述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座谈会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座谈会上,我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我会副秘书长兼医保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严娟分别主持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我会医保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作了题为“多层次医保体系下的基本医保待遇与筹资”的发言,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作了题为“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作用、构建防贫返贫长效机制”的发言,复旦大学教授陈文作了题为“多层次医保体系下的普惠型商保发展及其影响”的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朱铭来作了题为“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的重特大疾病保障”的发言,北京大学教授简伟研作了题为“我国门诊慢特病的现状分析”的发言。人社部社保中心原副主任吴光、北京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杨菁、北京大学研究员王丽莉、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及我会医保专委会副秘书长、广州医科大学教授范阳东等参与了圆桌讨论。大家聚焦“医疗保障和共同富裕”主题,着眼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从多方面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与待遇、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医疗救助的托底作用等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医药发展与疫情防控成就座谈会
在中医药发展与疫情防控成就座谈会上,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疗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王冬和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毛瑛分别主持主题发言与圆桌讨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作了题为“三医联动,推动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虎峰作了题为“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言,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疗中心主任药师吴久鸿作了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价值思考”的发言,广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林琳作了题为“中医药在广东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的发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杜守颖作了题为“影响中成药质量的因素分析”的发言,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杨子峰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的中药抗新冠研发”的发言。江西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处长李中方、广东省肇庆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丽文、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瑞锋、武汉市医疗保险研究会秘书长何定雄、上海市医疗保险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梅、陆军总院原医保办主任李伟光、北京中医院医保办主任杜琨以及我会医保专委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等就中医药抗疫、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支付方式改革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医保集采政策与实施座谈会
在医保集采政策与实施座谈会上,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教授梁鸿和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雨临分别主持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所原所长章明作了题为“国家集采的落地实施与体会”的发言;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陶立波作了题为“医药集采中的总量思维和边际思维”的发言;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价采室副研究员蒋昌松作了题为“药品集采的背景、逻辑、成效、趋势”的发言;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副主任高雪作了题为“集中采购政策与落地实施”的发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作了题为“集采中选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的发言。随后,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价采处副处长刘智、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耿小军、重庆药交所副总经理茹伟、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耗材处处长陈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工处处长许锋、广州市医保中心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部部长周玲善等围绕医保集采政策与实施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发言兼顾了集采理论与实践,内容涵盖了医保集采理论、集采政策、集采的落地实施以及集采的成效与趋势,并普遍认为集采作为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负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保基金监管座谈会
在医保基金监管座谈会上,来自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保办、江苏省徐州市医疗保障局、安徽省亳州市医疗保障局、四川省广安市医疗保障局、江西省赣州市医疗保障局、福建省厦门市医疗保障局的7位领导与专家进行了发言。我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和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院长孙洁分别主持主题发言与圆桌讨论。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段政明作了题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解读”的发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保办主任冷家骅作了题为“医院视角下的医保基金监管条例解读”的发言,四川省广安市医疗保障局局长苏怀纪作了题为“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介绍”的发言,江苏省徐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广振作了题为“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示范点建设经验介绍”的发言,安徽省亳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杨铭章作了题为“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经验”的发言,江西省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杨健作了题为“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介绍”的发言,福建省厦门市医疗保障局一级主任科员方晓梅作了题为“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示范点建设经验介绍”的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邱明月、广东省湛江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方如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上海医疗保险协会副秘书长龚亿莼、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马颖颖、黑龙江省医疗保险局原局长张杨、浙江省医保中心原主任胡长恩、湖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服务局原局长丁春庭、青海省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局原局长杨玉琳等就医保基金监管的地方实践与推广、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立法意义、医保基金重点监管领域、医保与医院间沟通交流以及多部门间联合执法协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三医联动”改革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在“三医联动”改革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医保研究院、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湖南省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的6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顾问韩凤主持主题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秘书长胡牧主持圆桌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所研究员焦建军作了题为“DRG支付方式改革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言,首都医科大学医保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作了题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展与预期效果”的发言,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许速作了题为“DIP支付方式改革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言,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作了题为“国家医保DRG试点进展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吴英锋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下的医院耗材管理”的发言,湖南省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荣华作了题为“DIP下的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发言。我会医保专委会顾问韩凤、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北京协和医院国家病案质控管理中心主任王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保办主任李大奇、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保办主任田羿等就“三医联动”改革、DRG支付方式改革、DIP试点实践、中医药发展完善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