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场
2018年4月21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民政厅联合主办,陕西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陕西省老年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社会保障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承办的“养老服务质量理论与实践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和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分别代表所在单位致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为论坛做主旨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贾毅华主持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丛树海,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的专家学者,以及陕西省民政系统、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等共约150多人出席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致词
张迈曾书记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是日益增长的,学界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研究并为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戈养年副厅长致词时指出,陕西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不大,发展层次较低,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人民的需求、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通过深入研究破解难题来改观这一局面。刘建林副厅长代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致词,他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下,如何妥善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宏大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妥善应对该问题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未来陕西拟将关于养老服务的部分专业纳入全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范围,予以重点支持,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高地。
郑功成教授做主旨报告
郑功成教授为本次论坛做主旨报告。他首先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民政厅一起合作举办此次论坛表示感谢,对陕西省的社会保障工作与西安交通大学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全面升级,民生诉求也在全面升级,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国家步入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快车道,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最高理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坚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目的、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科学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异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国计民生具有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而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事实上还准备不足,存在着养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和养老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的矛盾,供给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良、服务质量不高是现实写照。他提出,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应以维护老年人的体面与尊严为根本目标,在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的条件下分层分类应对,并需要将失能、半失能老人作为重点群体,着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与服务质量,加快促使养老服务体系平衡、充分建设的步伐。
在听取主旨报告后,本次论坛分三个阶段进行主题演讲。
何文炯教授做主题演讲
何文炯教授指出,对于快速发展的养老服务,既要肯定其发展成果,又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在主题演讲中主要探讨了几个问题:第一,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职责分工;第二,养老服务规范,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第三,服务质量与服务价格;第四,购买能力与照护服务保障机制;第五,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机制。针对养老服务现存问题,何文炯教授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清晰界定家庭、社会、政府、市场的主体之职责,强调政府兜底、监管责任;二是加快发展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推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鼓励企业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业;三是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公建民营、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以及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四是健全老年照护保障制度以增强购买能力,实施老年照护服务补贴制度,探索照护保险制度;五是制定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包括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法律责任机制,行业准入规范、机构建设标准、服务规程、服务质量评价,服务对象评估等;六是加强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包括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丛树海教授做主题演讲
丛树海教授指出,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460万,占到户籍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同时,上海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接近了世界平均预期寿命的最高水平。在老龄人口基数大,预期寿命高的环境下,上海提出了9073的养老架构,即90%的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上海市通过制定约束性指标、加大财政投入、强力推进、不断创新等举措,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方面进行全民推进,基本实现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9073养老格局逐渐暴露出一些养老服务质量问题,一是机构建设优于社区居家服务建设;二是硬件投入较充分,软件建设很不足;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供需矛盾突出;四是社会市场参与不够,养老产业发展缓慢;五是老年人消费意识不旺。对此,上海市进一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战略。即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政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围绕该目标,推动养老服务格局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张思锋教授做主题演讲
张思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老龄化是多年的话题,是全社会的话题,也是全球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及其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快速增加。基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养老服务质量问题也迅速凸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谁为老年人的养老负责,即养老服务责任主体及其担负的主体责任问题。家庭成员是养老服务的首要责任主体;社区管委会被老人理解为党和政府的化身,是养老服务的重要责任主体;机构经营者是养老服务的社会责任主体;政府是养老服务的基本责任主体。人的社会性决定了,老年人将余生托付给家庭成员、社区管委会、机构经营者和各级政府,不仅是为了吃一口饱饭,不仅是有一个落脚之处,而是寄托着生理、心理、心灵的期望与依靠。应该明确界定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中,家庭成员、社区管委会、机构经营者、各级政府等各自的主体责任。
林闽钢教授做主题演讲
林闽钢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总结了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典型国家养老服务质量管控和提升的经验,指出了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国家治理能力决定服务质量管控和提升路径;二是养老服务质量是社会议题,服务质量保障由政府宏观上主导;三是路径是在对抗和协作之间,趋势是混合;四是养老服务机构是质量管控和提升的重点;五是注重各种方法和手段,例如专业化培训、资格要求、第三方评估、标杆学习、引入竞争等。林闽钢教授认为,我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发展路径的主要任务包括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全力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切实增强政策保障能力。
席恒教授做主题演讲
席恒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包括养老需求、养老供给、产业支持在内的养老服务基本知识。分析了老年意外、老年急救、老年生活、老年健康、老年疾病、老年心理、老年临终关怀等全要素养老服务需求,制度基础、管理系统、方式选择、经济保障、设施支持、呼叫终端、技术实现、文化宣传等全要素养老服务供给。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讨论了个人层面的养老准备与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
为本次论坛做主题演讲的还有:陕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朱圣根,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陕西省老年学会会长米烈汉,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石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杜海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曹信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毛瑛,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雷晓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封铁英等16名专家学者。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副教授、青年委员王立剑副教授、副秘书长杨俊副教授先后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三场主题演讲并做点评。
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养老服务的责任分担、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机制完善、医养结合、上海和陕西等典型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等议题展开论述。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责任,构建老年人多元需求精准测量机制,合理定位公共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功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最终为老年人提供质量满意、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
会议期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会见郑功成会长并向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情况与未来前景,就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与高教国际交流进行了交流。
王树国校长与郑功成教授交流
本次会议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和养老服务质量成为公众关切话题的背景下举行的,它与新时代国家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相呼应,是一次立足陕西调研实践并期望推动全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会议。
参会代表合影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