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专家访谈首页>专家访谈

专访青连斌:新时代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发布时间:2023-03-14 来源:人民康养 浏览:980次

  按语:当前,老龄社会正加速到来。“十四五”第一年我国人口就迈进了中度老龄化阶段。据测算,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中国未来何种养老模式会成为主流?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我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青连斌在接受人民康养的访谈中分析了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记者:您认为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青连斌: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是我们社区老人。我国现有2.8亿老年人口,但我们要具体分析。我们常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多少,我是不太赞成这种提法的。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越来越长,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也应该不断提高,因此不能说60岁就是老年人。

  我们以前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前在预期寿命很短的时候,70岁就是很高寿的老人了。但我国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如果参照发达国际的退休年龄标准,年老退休了也就是老人了,人均预期寿命减15岁,也就是63岁以上才可以算作老年人。60岁到65岁的老年人,多数身体很健康,我们不能够说他们就是老年人。实际上,国际上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把60-75岁的老年人称之为“初老期老年人”,也就是所谓的“活力老人”。因此,考虑养老服务需求时,要把2.8亿多60岁及以上人口中的这一部分排除出去。

  提到养老服务的发展,我们要优先考虑的是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空巢的老人、高龄的老人——这些人群才是我们养老服务的刚需群体。“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首先就是要满足这些刚需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所以整体上来讲,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达4000万左右;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3000多万,空巢老人达一个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我们养老服务是要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需求,比如说日常生活的照料,基本的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籍康等等。但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老年人现在追求的也不是简单的有人照料、或一天能吃上三顿饭这样基本的养老服务,他们也在追求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比如说,以前老人很少会去旅游,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身体还不错,他们希望能够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享受美景,甚至还有一些老人希望能够到国外去体验异域风情,养老服务的发展就要能够满足旅居养老的这种需求。

  还有,我国以前人均预期寿命较短的时候,可能老人只要能够健康的活下去就行了——得病能够有药吃,就医有床位就可以了。但现在的老年人希望有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对我们养老服务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个挑战,是养老金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有所提高。我们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共同富裕。但是我国目前平均养老金水平仅有3000元左右。我们讲共同富裕是不能够忘记老年人的,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金如何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的有所提高,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金要支付的份额越来越高,养老金的累计结存够不够支付?这是一个挑战。而且还要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这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好在我们国家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是一个战略储备基金,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关报道指出,2021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已超3万亿元。

  记者:今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为何会提出以“社区养老”这样一个切口来撑起整个养老服务?您如何看待社区养老?

  青连斌:这样的提法有两方面的考虑。因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而我们基本上都是根据我国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来确定当年论坛的主题,这也是和我们整个国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或者是每一个阶段所提出的重要任务相结合的。

  以“社区养老”作为主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怎样去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三者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对此,社会上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把我们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路能分享给大家。

  实际上,我在论坛的主旨发言中就说明了为什么依托社区很重要这个问题。因为机构养老服务离开社区很难开展。甚至现在很多养老机构本身就是由社区举办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需要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比如说把机构养老服务的一些服务项目延伸到居民家庭——就必须要依托社区,因为老人有什么样的养老服务需求,老人居住在哪个楼、哪个单元,机构并不知道,但是社区知道,所以机构养老服务要依托社区。

  另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因为我国90%以上的老人是靠居家养老来度过他们的晚年的。居家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上门服务,包括机构和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养老企业、社会组织提供的上门服务。但是,这些机构或者组织要提供上门服务,还是要以社区为纽带。所以,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也要依托社区。

  但是,社区养老服务现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地方虽然很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但他们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短期托养机构等方面。一个社区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或者短期托养机构,可能就只能服务10-20个老人,而整个社区很可能有几百甚至几千个老人。这就导致绝大多数老人享受不到真正的社区养老服务。因此,社区养老服务要把重点放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上来。

  记者:您觉得未来这三种养老模式,哪一种会成为主导模式?

  青连斌:我想机构养老可能不是未来的方向,因为我国现有4万多家养老机构,800万张养老床位,而入住的老人只有400多万,这只占老年人口的极小的比重。我们要让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肯定不是靠机构来实现。但机构养老又很重要。因为有很多的失能失智老人、高龄和空巢的老人,可能需要去机构养老。当然也有一些年纪轻、身体也不错的老人也希望能够到养老机构去,他们的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所以说机构养老也肯定有发展空间的。但是若真正要做到让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养老服务,更多的还是要靠居家养老。居家养老需要上门服务,所以上门服务机构需要快速的发展。

  老人的上门服务需求虽然很多,但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或者企业的盈利空间却比较小。如何让上门服务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我想一定要找出一条既能让老年人负担得起,又能让养老机构或者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的护理机构盈利的双赢之路。这就需要我们从很多方面去努力,比如政府的配套政策,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方向,上门服务机构和企业的培育,以及相关的补贴政策等等。

  记者:您觉得社区养老产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青连斌: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和居家养老是一样的,更多的还是提供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有上门服务,而社区养老两大职能之一就是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持,就是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但也不是说社区养老服务就没有盈利的空间。像我们这次论坛也设有展示会,对近些年来一些养老产品研发成果进行展示。但问题就是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能不能用得起,会不会用?这都是问题。

  记者:什么样的老人适合机构养老,什么样的老人适合居家养老,什么样老人适合社区养老?

  青连斌:我建议能够居家养老的老人尽可能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而且能够居家养老的老人不到养老机构去,实际上就是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了更多床位。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失能失智的老人,高龄空巢老人家里如果没人照顾,就不要过分的勉强,能够入住养老机构的,尽量入住养老机构,能够享受到更周全、更专业化的服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