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社会保障评论》杂志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江苏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承办的“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人社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人口多寡只是现代化的一个量的指标,而共同富裕是一个质的指标。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它是增加我国现代化难度的量的指标,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真正超越,从而是区别于欧美国家现代化的质的指标。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前提是必须继续做大蛋糕,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他进而指出,从现在到2035年左右,中国仍然是可以争取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因为中国制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能够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动力上,表现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国理政方式上,而且展现在应对风险的强大韧性上,巨大的人口规模实际上就是巨大规模的市场,幅员辽阔及地区差距实质上蕴含着战略回旋与优化布局的巨大空间,高质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样蕴含着无限发展潜力,人口素质与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升必将创造出更加丰厚的发展红利。他同时强调,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公正的分配制度,这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举措。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国需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在初次分配中适度注入公平要素,再分配环节同步完善税制和强化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建设一个公正社会必需的基本制度安排。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在报告中提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一是要做大农村的“蛋糕”,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三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四是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五是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江苏面临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在报告中提出,推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激活和发挥慈善的作用,将其引入制度设计,推进多元发展与均衡机制,建立收入分配的发展与保障机制,理清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与现实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共建共享的制度建设。他分享了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指出要坚持发展优先、保障适度的总方针;建立起靠奋斗求富裕的社会发展机制,更加注重防止致贫、返贫和缩小差距的全方位公共政策;夯实全民基本保障,促进全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紧跟技术革命、创新治理模式,聚焦新业态探索保障方式革新。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指出,当前重度失智老年人占比逐年快速上升,照护问题突出。家庭照护水平低,普遍缺乏照护知识技能。缺乏入住机构的综合支持政策,机构接收意愿不强。照护服务供给不足,与老年人的需求反差较大。从而导致重度失智老年人各方面照护负担沉重,既有经济负担,又有生理、心理和精神负担,迫切需要政策支持。为满足特殊群体的照护需求,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策支持,补齐政策短板,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强化科技赋能。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认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使其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变化趋势,分析社会成员的基本风险保障需求,适时调整或增加社会保障项目。加强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各个项目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协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应对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变化,应当从可持续的视角,贯彻实施社会保险精算制度,推动户籍关联的社会保险账户改革进程,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代际均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以共享型社会保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提出,共享型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是服务共享、项目共享、基金共享赋能低收入群体;服务共享、项目共享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项目共享与共享机制调节不同群体的收入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幅度;权益共享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原文链接:http://shekebao.com.cn/detail/16/24814)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