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
2023年10月29日,由中国人口学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具体负责)举办的“构建中国特色生育保障体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先后致辞,均强调此次会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先后主持了开幕式与主旨报告会、主题报告会。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等单位和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约90多人出席会议。
郑功成做报告
郑功成在题为“以创新精神建设时代需要的生育保障制度”的报告中指出,任何制度安排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任何制度变革都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否则,制度的功能就会折损,甚至发生异化。生育保障制度也不会例外。新时代的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生育文化与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取向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些,均决定了建立在与职业直接关联、以劳动或工作关系为依据、由用人单位承担缴费责任并用于职业女性生育权益维护的现行生育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必须加以重建。他强调,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生育保障制度的核心是要实现从生育保险制度向生育保障制度体系转化,从用人单位单方负责转向政府、企业与个人合理分担筹资责任,从只为育龄女职工解除后顾之忧的单一功能扩展到惠及全体生育女性并同时增进女性福利、促进性别平等、助力人口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胡晓义做报告
胡晓义在题为“忆史明志 正本清源”的报告中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生育保障方面的主张与实践探索。他指出,我党从成立之初到红色割据时期,都把生育保险作为为民谋福利的目标之一。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即把包括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保理念变为国家立法、行政实践。改革开放后重构社保体系,生育保障超越原劳保制度,走上了社会统筹互济的道路。新时代10年,生育保险提到中央决策高层,得到长足发展。他还对生育保险制度的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强调生育保障制度的本质是生育成本的社会化分摊,核心功能是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认为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生育保障大有可为。
陈金甫做报告
陈金甫在题为“实施积极的生育保障政策的思考”的报告中对现行生育保险制度进行了政策评估与趋势预判。他指出,从2013年我国开始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也出台了促进积极生育的一系列政策,但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50年来年新生儿首次跌破1000万,与国际大势近似,年轻人婚育意愿呈现普遍的快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下降,生育费用呈现持续的差异化的难以预算的甚至也是不可逆转上升,在这种情形下,生育保障制度肩负众望但其功能独木难支。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钱即如何解决生育成本问题。他主张从综合视角来考虑,把握好生育保障制度的属性、覆盖范围即人群与项目、保障功能的结构与权重,在推进方略上着眼制度建设解决覆盖问题、基本保障发挥激励促进功能、管用有效稳健扩大支付范围。他建议锚定保障职能,靶向扩大功能,协同实施积极促进政策体系。
贺丹主持开幕式并做报告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姚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主任杨慧亦在上午的会议上做了主题报告。
金维刚主持会议
在下午的会议上,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14位论文获奖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仇雨临、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庄亚儿先后主持了两个单元的专题会议。
会场
与会者一致认为,生育保险是一个小险种,但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如果只简单延续现行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将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立足于深刻变化的新时代,重构我国的生育保障制度,从生育保险到生育保障不只是一字之差,而是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并采取得力措施来推进其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