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2023年度《医疗保障蓝皮书》在京发布

发布时间:2023-12-24 来源:秘书处 浏览:1012次

  2023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江苏大厦召开2023年医疗保障蓝皮书发布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以及来自国家医保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以及广东佛山市医保局、国新健康、水滴公司等代表40多人出席发布会。

华颖发布核心观点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医疗保障蓝皮书编辑部主任华颖副研究员代医保蓝皮书编辑部介绍了医保蓝皮书的基本情况,发布了2023年度医保蓝皮书的核心观点。

  华颖指出,《医疗保障蓝皮书》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以郑功成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的原创性研究报告,它聚焦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现在发布的是第四部制度报告即《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3: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它聚焦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反映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成就与剖析问题,探寻发展之路。其内容包括1个总报告、5个专题报告、4个区域报告和3个案例报告,涵盖了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总体评估,以及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健康保险、职业性医疗福利、慈善医疗发展情况的分析, 同时客观反映了陕西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广东佛山市和中山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及人保公司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北京市惠民保发展、水滴公司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案例。

  报告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府主导的法定医疗保障。目前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主要制度,辅助之以居民医疗救助与居民大病保险。这是以解决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为己任的根本制度安排,覆盖全民,依法强制实施。二是市场主导的商业健康保险以及相关保障。目前有保险市场上的各种医保或健康保险,它遵循市场法则,是自愿成交、等价交换的市场交易行为,通常由保险公司经办。这是以满足人民群众超过法定医疗保障之上的医疗保障与健康提升需求的市场机制,可为中高收入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与健康保障。三是社会力量支撑的慈善医疗。目前有各种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医疗项目以及个人网络大病求助等,它建立在自愿捐献的基础之上,是助力低收入困难群体解决疾病医疗问题的社会补充机制,由慈善组织或相关平台等具体经办。低收入群体仍面临重大疾病风险,发展慈善医疗具有必要性。

  报告强调,全民医保是现代化国家追求的普遍目标,唯有法定医疗保障才能真正覆盖全民并可以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国际上凡医保制度健全的国家均以法定医保制度为主体性制度安排,而商业保险和慈善医疗等是提升健康水平或摆脱疾患困境的补充途径。我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应以法定医疗保障为主体。其背后的逻辑是:市场机制取决于交易意愿和有需要者的付费能力,而社会慈善因依靠自愿捐献筹资而具有不确定性,两者均无法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保障。与养老金多层次化是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化须以法定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因此,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并非弱化法定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是由市场或社会力量来替代政府责任,而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疾病医疗保障方面的现实或个性化需要,其关键在于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成熟、定型。报告同时指出,为实现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应当遵循强制、普惠、公平、互助共济原则,以覆盖全体人口、提供待遇公平的保障为出发点,同时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报告认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一是法定医疗保障尚未成熟: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性缺陷犹存,保障力度仍然有限,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仍偏高,从而离从根本上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二是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存在功能紊乱,对各自发展不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偏离市场取向,最为典型的是:作为居民大病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惠民保”政商难分,既直接损害了法定医保制度的完整性,也让保险公司迷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攻方向。三是不同层次医疗保障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有序衔接机制,弱化了整个制度体系的综合效能。四是医疗服务系统违规、失范现象普发高发,医药市场亦未发育成熟,对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提出我国医保改革与制度的总体目标是: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快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以多层次制度安排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多层次、个性化保障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厘清不同层次制度安排的功能定位至关重要,一是法定医疗保障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以这一制度为全体人民提供清晰、稳定的医疗保障预期;确保任何人不因疾病医疗而陷入贫困或灾难性生活境地。为此,需要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全民医保,同时尽快矫正现行医疗保障的制度性缺陷。二是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功能,满足有需要者的需要。当务之急是需要真正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理清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让其将注意力聚焦到有能力付费的中高收入群体,通过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将亿万潜在客户变成现实消费者。三是慈善医疗应当尽展社会向善的力量,助力兜住疾病医疗保障的底线。特别是要建立相关信息共享的机制,以便降低慈善医疗的运行成本并避免行为失范。

  报告还提出了展望:根据中央部署,在203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得以全面解除,并向健康素质不断提升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据悉,《医疗保障蓝皮书》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打造的医保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系列,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出版的第一部是《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0:新机构、新成就、新挑战与新前景》、第二部是《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1:走向全面深化的医疗保障改革》、第三部是《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2:医保基金政策演进、实践效果及优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地方医保改革与发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今年出版的第四部亦将对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发挥有效指导作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