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29 来源:秘书处 浏览:277次

  2024年4月27日,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两项部颁规章发布并实施2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先后为座谈会致辞。

座谈会会场

  会议交流了一些地方推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成效和经验。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费予清、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毛鹏岳、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梅仕城、山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李士功、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王曙辉、北京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副处长杜志峰、无锡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王汝婷、成都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王卫华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介绍各地推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创新经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会议交流了企业年金投资与管理方面的情况和经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曹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强、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韩强、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群、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养老金总监胡兵先后发言,分享相关金融机构承担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受托业务与投资运营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并对完善有关企业年金政策与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还深入探讨有关企业年金发展的理论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和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胡秋明教授,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发言,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年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未来趋势,并对推进企业年金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较为全面、系统、深刻总结了过去20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实践、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重点探讨如何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进建立企业年金、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广大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水平。因此,本次会议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承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聂明隽,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鲁全教授,养老金分会副会长、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边恕教授等先后主持会议。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郑伟教授作会议总结。来自部分省市人社部门、养老金融相关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一些领导和专家以及其他来宾共计一百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金维刚主持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主持。他指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针的一项工作重点。早在199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这表明在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就已经明确要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1995年原劳动部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作出具体规定。200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运作和管理。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企业年金制度在过去探索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的新阶段。2017年,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人社部、财政部对《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7年12月印发修订后的《企业年金办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到2023年末,全国已有14万多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职工3000多万人,积累基金总额达到3万多亿元,一些企业职工在退休后通过领取企业年金使养老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召开“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 本次会议以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为主题,为人社部门、养老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单位搭建深入沟通交流的平台,交流一些地区和相关金融行业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目前企业年金发展方面面临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探讨推进企业年金蓬勃发展的对策措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胡晓义致辞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作了题为《企业年金发展现状与完善对策》的致辞。他在讲话中对企业年金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有关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数量同比有所增长,尤其是参加集合计划的中小企业的增长超过了总体增速,制度覆盖人数也有明显增长。但是,其中职工参保人数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之比仍然较低,并且待遇领取者的增长快于职工参保人数的增长。虽然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总体上有成长,但覆盖面偏窄的格局未变。其原因除企业供款能力弱等实际因素外,不少企业对企业年金政策知之甚少,或误认为可用期权、股权等未来收益替代而游离在外;有些民企即使有经济能力和意愿,但由于不适应相关程序和规则而放弃;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则困于缺乏专业人员操作、人员流动频繁、企业年金关系转续困难望而却步,而市场机构因这方面服务成本高也缺乏积极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年金有效扩面的实际问题。二是当前分期领取已成为企业年金待遇的主要给付方式,符合政策设计指向,并且给付总量和人均给付均稳定增长。但调查也发现目前分期领取方式均设计为定期终结(最长10年),而没有终身支付的模式。定期终结固然便于市场机构控制自身风险,但许多领取者切望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同步终身领取,这是一个需要主管部门、学界、业界共同探索的课题。三是从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投资情况来看,2023年末企业年金累计结存总额近3.2万亿元,比上年显著增长。同时,2023年企业年金平均收益率取得正收益,已扭转了上一年负收益的情况。

  基于上述分析,胡晓义认为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以来,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的政策根底和实践基础,优化的方向是在参与的强制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和普适性等方面予以加强。为此,他提出以下六点建议:第一,重新审视企业年金制度定位;第二,高度重视政策宣传;第三,逐步增加制度的强制性;第四,针对性简化建制条件与门槛;第五,优化各环节政策设计;第六,加强平台建设,包括建设全国统一的年金信息平台,并建立公共的企业年金管理服务平台。

郑功成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致辞中指出,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老金融中具有很大潜力的产品,无论是从民生需要和健全养老金制度体系出发,还是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导向,都应当重视发展好企业年金。这次会议专题研究企业年金的发展问题,来自人社系统的领导、金融保险业界负责人和学界同仁齐聚一堂,充分显示了大家对企业年金议题的高度重视。事实上,近几年来,企业年金在我国的理论场域与舆论场域受到了不应有的冷遇,这当然与企业年金发展不够理想有关,今天的会议就是想助力推动企业年金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对于今后如何推进企业年金发展提出五点基本看法:

  一是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将发展企业年金作为推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开创企业年金发展新局面。我国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超常规的老龄化是世纪挑战,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作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应当充分考虑其适当的公平性,只有扩大覆盖面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以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例,其企业年金覆盖率达到就业人数的50%甚至60%以上,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将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设定在50%以上无疑是必要且合理的,而现在仅在8%左右,这一事实既表明发展企业年金的条件不足、力度有限,同时也表明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巨大,值得各界各方特别是主管部门和金融保险界发力。

  二是对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应当保持清醒认识,这是准确判断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的前提条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领取企业年金者仅308万人,仅相当于全国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全体老年人的1%,相当于城镇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2%,这一数据表明我们不能只讲取得的成就,更应当直面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客观事实,要对近20多年来企业年金发展仍然局限于极少数企业、覆盖少数劳动者的落后局面有清醒认识,还必须理性评估这种只惠及少数人的制度安排必然产生的不良社会经济效应,找出问题症结,剖析影响企业年金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与政策条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良药方面下足真功夫。唯有客观,才能理性;唯有理性,才能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发展。

  三是加快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使之早日走向成熟、定型发展新阶段。2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法定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是决定包括企业年金等在内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这个制度一日不成,企业年金受制一日,十年不成受制十年。因为只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定型,用人单位与个人就缺乏清晰的缴费预期与养老金预期。在缺乏预期的条件下,是否建立企业年金或者建立多大规模的企业年金必然处于不确定状态。20年来的实践及其效果,证明了我20年前的这一判断。因此,研究、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首先需要将目光聚焦到如何促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走向成熟、定型。在这方面,真正实现职工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将居民养老金改建为真正的农民养老金,同时缩小三大群体的待遇差距,应当是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并走向共同富裕的合理取向。

  四是必须持续优化企业年金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企业年金产品创新。近几年来,国家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措施不多,而要想其得到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负担,让企业年金经办回归市场,支持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建立或联合建立企业年金等,通过创新机制,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同时,还要推动市场主体创新企业年金产品并增加附加值,因为企业年金虽然具有政策性,但总体上仍然属于金融产品,作为产品就应当充分发挥产品的效应,即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五是企业年金的发展应当具有光明的前景。这一基本判断不是应景之话,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建设健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需要,还有包括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在内的国际经验。现在的关键是,要真正确立适度普惠的企业年金发展目标,同时基于目标导向多管齐下地发力,包括奠定优良的基本养老金基石,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走向市场主导的产品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参与。

  各地企业年金发展经验交流单元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聂明隽主持。本单元邀请了东、中、西部八个省、市人社部门领导,介绍分享各地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杜志峰发言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杜志峰副处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在促进企业年金制度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完善企业年金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和调研、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三是提高企业年金服务质量。随后他提出了企业年金发展应当把握好的三组辩证关系。第一,针对单位自主建立与社会覆盖面明显不足之间的关系,应当适应新形势,提高企业年金建立、转移、暂停、恢复的便捷性,提升企业年金民主协商运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决策成本,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赢。第二,针对委托人干预与受托人自主性之间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关系,需要委托人与受托人在投资决策之初共同做好规划、保证有序施行。第三,针对近年低迷的投资环境与增强年金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应当协调人社部门、金融部门与投资机构的多方配合,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吸引更多的企业建立年金。最后,他针对企业年金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统一平台,去除各种束缚和“紧箍咒”、营造宽松环境,以及鼓励单位对部分群体先行建立、再逐步吸引扩大全体员工参与。

费予清发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费予清在《多措并举 创新机制 持续推进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首先汇报了上海市老龄化程度以及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近年上海市在持续深化企业年金制度改革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加强制度创新、推进企业年金扩面工作,强化部门协同、共同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以及增强数字赋能、完善企业年金配套政策。此外,他进一步提出关于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几点建议。第一,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为重点加强宣传和引导,坚持政府搭台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宣传与业务推介相结合、全面普及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要推动完善税收政策,包括逐步提高企业缴费环节的税优比例、适当优化企业年金领取环节税收政策。第三,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信息平台、简化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民主程序、加强企业年金运行事后管理等方式,实现管理服务的优化。

毛鹏岳发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毛鹏岳提到,浙江省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企业年金发展:一是明确规范,以政策为指导;二是探索试点群体,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将园区企业年金工作列为省年度重点工作;三是简化流程、以服务为抓手,规范备案程序,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受理模式;四是落实检查,以监管为支撑。他指出,与全国情况一样,浙江省民营企业参与企业年金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支柱缴费负担重、企业更注重当前激励、领取条件严格、便携性差及基金收益达不到预期等。最后,他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开渠引流。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市县为用人单位及个人提供缴费补贴。第二,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作用,加强宣传。第三,引才试策。鼓励私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从低比例、小范围开始,优先为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建立企业年金,并逐步推开。第四,进退自如,提高员工对本人年金的决策权。第五,互利互惠,鼓励多方合作。

梅仕城发言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梅仕城介绍了江苏省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措施:第一,强化系统联动,多策并举,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坚持高位推动,指导政策创新,突破企业年金必须全员参与的政策限制;坚持优化服务,简化企业年金方案备案流程。第二,注重宣传引导,多管齐下,提升企业年金认知度。坚持上下联动、强化政府协同及强化部门协作。第三,鼓励试点先行,多点开花,探索企业年金新路径。包括积极开展人才集合年金计划试点,积极开展编外人员企业年金试点和积极开展企业年金建立流程试点。他指出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发展滞后,面临诸多问题。据此建议:一是提高税收标准,增强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动力和积极性;二是开展新模式探索,为企业年金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士功发言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士功在题为《因企制宜、人才优先,有序推进山东省企业年金健康发展》的主题演讲中首先梳理了山东省企业年金建立发展的相关政策,介绍企业年金参与人数、基金规模等基本情况。其次,山东省企业年金发展新举措包括,增强适用性,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协同性,优化企业年金发展环境;体现激励性,优化发展人才年金。其表示山东省新政有力有效,主要体现在以国有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以人才年金带动企业年金和以试点城市带动全省各市三个方面。最后建议国家制定出台鼓励地方政府补贴,推动园区实现企业年金高覆盖的指导意见,给予地方开展年金更大助力。

王曙辉发言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曙辉梳理了河南省企业年金发展的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新发展阶段的历程,表示本省企业年金发展具有区域发展不平衡、主体类型较为单一、制度运行呈现“人多钱少”特征及持续缴费能力较低等特点。并介绍了本省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抓住“两个着力点”,即国有企业年金扩面和医院高校编外人员建立企业年金;二是锚定“四个增长点”,分别为民营企业、各类功能区、劳务派遣单位和社会组织;三是三驾马车合力推动,具体表现为政府搭台、机构参与、部门协作。其表示,目前企业年金发展面临动力不足、发展缓慢,甚至遇到停滞不前的问题。建议:第一,把企业年金发展放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制度创新;第三,优化细化年金配套措施;第四,加大政策宣传和推介力度;第五,积极融入养老金融发展大局。

王汝婷发言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处长王汝婷在题为《创新引领,以点带面——助推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中提出目前本市企业年金工作呈现出“政府筑台、机构唱戏、合作驱动、共谋发展”的新态势,并汇报了本市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举措:第一,发挥年金人才激励效应,助力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根基;第二,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多维度挖掘二支柱发展空间;三是搭建市场化合作平台,多途径宣传推广年金政策。她建议推进企业年金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年金数字化水平,逐步探索建立企业年金统一平台,畅通政府、企业和基金管理机构三方沟通渠道,建设一体化企业年金基金公共服务系统。

王卫华发言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处长王卫华在题为《成都市企业年金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成都市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举措为:第一,探索创新“三项”政策措施促扩面。具体为:适当放宽参加“门槛”、创建“组团式”加入机制、探索劳务派遣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路径。第二,深入开展“三联动”宣传服务促扩面。坚持部门联动、市县联动、政金联动。第三,建立“三项”激励机制促扩面。一是建立考核机制;二是建立通报机制;三是建立结果评价机制。他表示本市企业年金发展尚不充分,覆盖面偏窄。据此建议:一是完善企业年金缴费及领取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三是简化年金办理程序;四是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五是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六是加快打通二、三支柱。

聂明隽做小结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监事会主席聂明隽在本节小结中,对本部分各位嘉宾发言表示感谢,并提出对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判断、一点担心和一条建议”。 “一个判断”是,在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从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环境下看,如果没有重大的政策和制度创新驱动,企业年金自主建立的政策很难突破;“一点担心”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全国统筹后,结构性矛盾基本得到解决,但未来可能面临中央财政补贴减少或企业缴费率下降的变数,将会对基本养老保险提出巨大的考验。据此他建议,企业年金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不增加财政负担和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创新实现企业年金发展具有现实可能性,可在基于严谨测算的基础上,将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从16%变为“14%+2%”,其中的2%用于建立企业年金,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年金制度。

鲁全主持会议

  企业年金投资与管理单元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主持,本单元邀请了七位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从运营机构的视角探讨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践观察和思考。

曹德云发言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经验,从资产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第一,要建立一个长期、绿色驱动、与企业年金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期限长期化的方式,通过优化支付手段达成长期利益捆绑,进而鼓励长期投资。第二,提升投研和管理能力,加快、加大布局权益资产和另类资产,年金管理机构之间要取长补短,提升相应投资能力。第三,优化考核、激励方式,形成更耐心的行业生态,参考国际经验,鼓励出台考核指引,从激励内容、激励方式、业绩基准、支付方式等方面予以引导和参考。第四,加大精算技术的投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鼓励年金计划科学编制,定期发布精算报告,提高年金管理透明度,以此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年金投资决策的影响。

曹伟发言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曹伟在总结年金20年的发展经验时,提到两个关键词。一是继承,在目前已有的开户人数、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在年金制度内继续把各项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二是发扬,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首先,从募资端角度看,在管理模式上考虑引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设计作为现有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补充,把个人养老金中散户化投资行为转化为年金管理机构的专业投资行为;其次,从投资端,特别是从底层资产角度来看,年金可以为包括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各类养老金提供具有政策补贴的特定资产,如养老专项储蓄、特种国债等,结合养老金的长期属性,通过这类成本计价类贴息资产配置,养老金可在长期获得更好收益;最后,在监管思路上借鉴年金经验,企业年金20年的健康发展中,政府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所以要更加准确地定位市场和政府关系,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管模式,相关部委紧密协同,共同打造更全更丰富的政策工具箱。

任志强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强作题为《新时期年金投资管理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企业年金发展20年取得重大成就,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低利率时期,近年来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这对公司企业的投资策略、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针对新时期投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设,既要重视战略资产配置,也要重视战术资产配置。第二,重视权益投资,一是提高资产组合投资管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从计划层面加强结构性配置能力。第三,扩大投资经理自己的能力圈,加强管理人平台型、一体化、多策略能力体系建设。第四,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建议坚持两个独立理念,一是信用评级团队完全独立于固收投资团队,二是风险管理团队应完全独立于固收投研团队。

韩强发言

  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韩强首先从银行视角出发,提到工商银行可观的年金收益率,得益于四方制衡的治理结构、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其次,强调要重视年金的信用风险防控,通过打造大基数客户的信评体系,客户经理提供专业、直接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来防控信用风险。再次,他提出提高企业年金的个人选择权,有利于缓解企业年金的管理压力并增强企业的财富管理意识。最后,他针对企业年金推广提出两种参考模式:一种模式是允许公众参加现有企业年金计划,由受托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更有利于维护客户利益以提高收益水平;另一种模式是作为年金向社会公众销售,这种方式将复杂的年金建立全体化,提高企业年金职工覆盖率,同时也增加了老百姓提高自身养老金替代率的途径。

万群发言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群作题为《英国职业养老金发展经验与借鉴》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英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保基本、第二支柱为主力、第三支柱做补充。并着重强调英国养老金体系主要涵盖政策顶层设计、养老金计划监管、金融行为监管、税务处理和养老保障基金五个方面。她总结英国推动职业养老金发展的一些经验:一方面,建立强制加支持的政策体系,例如自动加入机制以及其配套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实施方案循序渐进,给市场留出充分的政策反应时间,后续按雇主规模逐步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同时采取阶梯式提高职业养老金最低缴费比例、灵活的雇员退出机制。最后,万总针对英国职业养老金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并为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参考,一是要提升制度的覆盖面和雇员的参与度;二要创新养老金管理模式以便应对长寿风险;三是通过长寿风险债券等金融工具提升长寿风险应对能力;四要完善配套的管理策略和监管机制以应对系统性风险。

田军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军从投资管理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泰康养老的企业年金管理实践,分别从年金规模、资产配置、投资监督、风险控制、运营服务以及信息系统六大方面进行了介绍。随后,田总为我国企业年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鼓励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同时借鉴个人养老金,简化企业年金的建立流程,以此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第二,扩大投资范围,通过纳入相关度低、多样化的品种如基础设施公募REITs、股权投资等降低风险。第三,积极探索大型企业年金多受托管理计划,提升服务质量。第四,个人养老金资金可转入单位企业年金、企业年金保留账户转入个人养老金,实现二三支柱的互转结合。第五,企业年金领取资金购买养老服务实行税优,将企业年金退休领取与养老实体服务更好结合起来。

胡兵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养老金总监胡兵作题为《双十年华,再启新程》的报告,对华夏基金企业年金的战略和布局做了整体性介绍。并对我国企业年金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明确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金的定位,其长期的资金属性和收入替代功能决定其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要创新制度、优化流程,国有企业应率先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类机构也应积极宣贯,做好产品和服务准备。第三,打造一支“专才、优才、通才”的优秀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第四,结合科技赋能提高投资管理效能、风险监测水平,并建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第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形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的行业生态和氛围。

边恕主持会议

  企业年金发展理论探讨单元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边恕教授主持。本单元邀请了七位高校学者从学理角度阐释对企业年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刘尚希发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在题为《公共风险:认识企业年金的一个新视角》的发言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公共风险是理解企业年金的重要视角。随着我国进入长寿社会阶段,人均寿命逐步提高,公共风险逐步扩大。如何解决公共风险问题,通过风险分配实现风险最小化成为关键问题。通过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推动养老保障各支柱中财政风险、代际风险等公共风险的合理分配,是实现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企业年金需建立健全的财税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降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压力,发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功能,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内的协调平衡。第三,从工业社会到数字社会的转型打破了传统劳资关系,如何降低自然人的养老风险成为政府养老制度建设的新挑战。当前应通过数字金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年金的改革转型。

何文炯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和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文炯在题为《为职业年金在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发言中指出,职业年金在更广泛意义上包含企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职工有更高的养老金需求、职工及其用人单位较强的筹资能力、金融机构适宜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以及适当的职业年金政策支持是我国职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条件。他认为,当前职业年金制度存在优化空间。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企业及其职工对职业年金的筹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现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定位不合理,多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沉重,企业职工对补充性养老金需求的内在动力不足。他提出,当前应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通过就业增收提高个人筹资能力,通过企业盈利增强企业筹资能力。与此同时,严格控制退休职工养老金增幅,减轻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培养职工对基本养老金的合理预期。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企业年金的优化发展。

杨燕绥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就“企业年金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企业年金让信托文化植根中国。信托文化是指账户管理、资产托管与投资管理相分离的财富管理安排。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成功引进了受托人制度文化,为我国补充性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奠定基础。第二,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存在费率过高与多轨并存问题。合理设置基本养老金封顶线,提高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替代率是推动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可行举措。第三,进一步推动企业年金可持续发展,应将企业年金扩大至小微企业,将农村工作群体纳入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出台雇主供款与税收减免制度,打破制度刚性,推动企业年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郑伟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伟在发言中提出了对企业年金的几点思考。他指出,近二十年我国企业年金从无到有,制度框架逐步完善,市场化运作逐步健全,基金累积额与年金覆盖面逐步扩大,投资收益率稳中有进,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仍存在覆盖率较低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当前应辩证看待企业年金覆盖率低的情况。一方面,经济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第一层次养老金替代率持续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社会长寿风险逐步增大,亟须建立第二层次企业年金制度降低社会风险。最后他指出,当前应加快企业年金制度优化速度,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允许企业年金先行覆盖部分职工,增加企业年金缴费灵活性,创新企业年金建立方式是推动企业年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胡秋明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教授胡秋明在题为《企业年金缴费的动力与能力分析》的发言中指出,当前企业年金制度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平均缴费比率均逐年增长。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经营方式是企业年金的重要影响因素。他认为,企业年金存在生产率效应、公司治理效应与税惠效应。人均企业年金缴费越高的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忠诚度,以及更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他指出,资本密集度更高的企业、规模更大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企业年金缴费能力,与之相反,劳动密集度更高的企业,企业年金缴费能力更弱。最后他提出,当前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升,助力企业年金扩面普惠,充分发挥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和税惠效应,实现企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功能定位。

王绪瑾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教授王绪瑾在发言中提出了对我国企业年金的若干思考。他提出,寿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经营中可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等多种角色。不同角色职能使养老保险公司与银行或信托等机构形成不同的合作运行模式,精算、经营、渠道和投资是寿险公司的四大重要优势。他认为,当前应探索优化企业年金的激励机制,提高资本市场交易与监管主体规范性,实现企业年金在资本市场的保值增值。他指出,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与给付确定型企业年金各有优势,当前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运营模式的企业年金。最后他认为,当前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使养老保险建设具有紧迫性,但养老保险三支柱存在严重失衡问题。应基于中国国情完善税优政策、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从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出发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充分发挥寿险公司的重要作用。

董登新发言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登新进行了题为《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两大体制性障碍》的发言。他指出,当前可从四个维度对企业年金进行定位: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制度安排;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企业年金是雇员的福利安排;从家庭理财角度出发,企业年金是家庭财富积累的重要渠道;从资本市场出发,企业年金是承担机构投资者的关键角色。他认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两大体制性障碍:一方面,五险三金缴费率偏高,导致第一支柱“保基本”制度越位,严重挤压企业年金发展的制度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年金提取税偏高,挫伤雇主与雇员的缴费积极性。他认为,当前应推动“五险三金”改革合并为“三险一金”,将私人养老金提取额视同工薪所得进行扣税后,再按7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缴个税。与此同时,完善企业年金配套机制,推动企业年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教授对会议做出了总结。他指出,首先,企业年金发展20年以来取得良好成绩,但仍需对覆盖率低等事实保持清醒认识。第二,一支柱成熟定型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基石,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需要协同发展。第三,企业年金制度本身仍具有优化空间,包括简化建立条件、从覆盖部分员工做起、增加灵活性等。第四,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包括如何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设、优化考核机制、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企业年金的未来仍然前景光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23317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