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首页>媒体报道

【爱眼公益基金会】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会及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启动会在京召开2024-08-01

发布时间:2024-08-02 来源:爱眼公益基金会 浏览:241次

  7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和“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中心举行。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傅阳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发布,爱眼公益基金会作为案例收录其中

  《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发布暨慈善医疗发展座谈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出席并讲话,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海南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和1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水滴公司、腾讯公司、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眼公益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湖北省慈善总会等机构代表4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严娟和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先后主持《报告》发布会和慈善医疗发展座谈会。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报告》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近年来聚焦慈善医疗开展专题调研的成果结晶,旨在反映社会各界基于恻隐之心和救急难的传统美德援助困难患者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真实图景,同时推动慈善医疗健康发展并与法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事业有机结合。爱眼公益基金会的眼健康慈善医疗探索与实践,作为典型案例被收录进《报告》之中。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经过近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在持续减轻,但法定医保制度还未真正成熟,亦不能切实解除大病风险。慈善医疗作为汇聚民间资源的社会化机制,帮助了无数的困难患者,也对实现医疗救助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目标起到了十分有益的补充作为,更构成了整个慈善事业的重要支柱。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而建设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是这一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当前发展慈善医疗正当其时。面向未来,慈善医疗必将从当前主要援助困难患者医疗费用升华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

  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理事、课题组总协调员王海漪发布了《报告》之主报告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观点。《报告》指出,慈善医疗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社会力量。她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慈善医疗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慈善医疗的发展现状及供需两端的情况,肯定了慈善医疗的社会价值与现实价值,同时解剖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慈善医疗健康发展的建议。《报告》认为,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出发,重大疾病仍然是城乡居民的主要风险和最大的后顾之忧,现阶段的慈善医疗具有很强的存在价值,我国应当积极鼓励和高度重视通过慈善机制来动员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推动慈善医疗更好地发展,以便能够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缓解疾病风险带来的压力。

  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作为机构代表发言,他表示,爱眼公益基金会作为一家专注于眼健康的基金会,工作以慈善医疗救助为主,辅以义诊筛查、科普宣教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并在积极探索“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体系,将救助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向老年人、儿童等健康弱势群体,以及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救助病种着眼于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等常见、高发、疾病负担重的眼病且随时向危急疑难眼病个案提供救治。他表示,爱眼基金会坚持“机构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紧跟脱贫攻坚、乡村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机构具备了相当的自觉,有意识、在特殊场景全力以赴发挥慈善力量在体系中的作用。他指出,现阶段,爱眼基金会也会遇到包括财税支持问题、多部门对医疗慈善的理解差异以及数据的衔接和打通等挑战,面向未来,将努力完善自身发展,争取带动更多主体加入到慈善救助中来。

  “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研究”课题正式启动

  “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研究”课题启动暨慈善发展座谈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爱眼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傅阳,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蚂蚁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彭翼捷以及来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的专家学者等2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刘佑平和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琼先后主持课题启动仪式和企业慈善发展座谈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彰显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此次启动中国特色企业慈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具体行动。他进而指出,企业慈善不仅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构成了我国有组织慈善事业的主力军,特别是一些企业将可持续社会价值作为企业战略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的特质。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使民营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企业慈善乃至整个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必定具有新的机遇,只要澄清认识误区、厘清发展理念、完善制度设计、激活内生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就一定能够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此次“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研究”课题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蚂蚁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课题签约启动后,还举行了企业慈善发展座谈会。与会者围绕企业发展与企业慈善的关系、企业慈善形态及特征、企业慈善需要的政策环境、企业慈善面临的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爱眼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傅阳在发言中指出,企业慈善是公益慈善资源供给体系当中的主导力量,爱眼公益基金会的战略合作伙伴爱尔眼科从早期应急式款物捐赠慈善活动,逐步走向专业、规范的基金会模式,经历了从公益性慈善到战略性慈善的转变过程。他表示,爱尔眼科基于企业专长,从战略高度规划企业慈善行为,致力于成为眼健康领域社会问题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先后发起设立了两个基金会,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构建可持续的爱尔眼科公益生态。近些年,累计捐赠超过20亿元,帮助实施公益手术100多万台。他指出,作为一线的实践者,爱尔眼科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现实挑战。第一,企业基金会的身份困境。在现实实践中,尚存在民企基金会应该具有更大捐献体量的认知误区。第二,配套制度存在不足。未来希望税收等配套政策的缺陷能从顶层设计上予以完善。第三,网络技术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双刃剑效应。互联网时代在给慈善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如网络慈善中的诸多失范现象,亟待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此次“中国特色企业慈善发展研究”会议是系统推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为期三年的专题研究中将取得相应的预期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7266535322108451/?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722578131&use_new_style=1&req_id=2024080213553112EFA319A9BC0A069B12&group_id=7397266535322108451&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551dfaef-d825-4f5d-bda2-48c7bbfed8e4&source=m_redirect)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