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观澜|提振消费与社会保障有效作为座谈会在京召开2025-04-27

发布时间:2025-05-03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浏览:8次

4月26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提振消费与社会保障有效作为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主持会议,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要真正提振消费,一靠增加收入以增强消费能力,二靠免除后顾之忧以增强消费信心。建议增加用于民生的公共支出并有效利用社会保险基金,将投资于人的政策取向具体落实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高龄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通过优化医保制度快速缓解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负担、有针对性地强化失业保险逆周期调节功能、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特别是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并提升救助水平、着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事业等,以此增强民生安全感,进而释放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加快优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来提供清晰、稳定的安全预期,这是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并放大消费需求的前提条件。为此,需要正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在目标导向下采取更有力度的改革举措来矫正现存的制度性缺陷,让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理性建制、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提出,应重点分析并提高社会保障改革的精准度,尤其在医保领域,重新衡量个体医疗消费的负担和收益比,真正化解人民后顾之忧。此外,有大量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其社会保障权益仍为一个模糊地带,解决了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可促进其放心消费。教育对提振消费、促进投资也有相应影响,社会保障并非只能被动应对经济波动,积极的人力资本投资完全可以系统配合宏观的产业发展。未来应将社保投入与技能投入相结合,例如统筹安排失业保险和就业政策,这将是一种重要的软投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目前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改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当回归“保大病”的功能定位,将资源集中用于处理重大疾病和高额医药费用,尽快从基金责任封顶制转向个人支付责任封顶制。二是稳步提高老年农民基础养老金,从根本上解决老年生活贫困问题。要确立国民基本养老金权益平等原则,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三是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免除社会成员对失能的恐惧。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指出,社会保障在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提振消费方面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率。第二,严加防范雇主通过各种手段规避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第三,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与“保基本”要求差距较大,应确立合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增长机制与目标。第四,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尝试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率。第五,重视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问题,防止因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返贫。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指出,社会保障促进消费的机制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二是发挥稳定预期的作用,通过免除居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来提振消费。三是从供给端有效增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的总量并优化其结构,拓展消费的新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汪敏指出,建议灵活使用失业保险金,提升其社会效能。例如将部分失业保险金投入国家终身学习体系,拓宽培训范围,提高劳动者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进而增加收入,间接起到提振消费的作用。应研究失业帮扶时间适当延长、帮扶金额逐月递减的阶梯式补助办法,助力失业者平稳度过失业期。她还提出,目前护理人员短缺而护理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可以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服务,在满足养老、护理服务方面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多方面为提振消费注入动力。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需要的是在社会保障领域精准发力,而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和着力优化现行制度安排显然是应对挑战和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zQ5NDk5MA==&mid=2247526566&idx=2&sn=a82ba7cd105d4b23b88a79ce3919b67f&chksm=ea1cd132de9997987fcfd307e1ea09b58689439681bcc0051995073316354b227c725da31d00&scene=27)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