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8月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欢迎中国政府推行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这一举措有望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振消费,并为整体经济增长与发展注入积极动力,同时有助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这一政策中的公平性设计也将助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这项政策既能惠及儿童,又能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Amakobe Sande)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有婴幼儿家庭所实施的直接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也是全球范围内针对0-3岁儿童设立的规模最大的儿童补贴举措之一。这些通过定期现金转移支付形式发放的补贴将在健康、营养和教育等方面使婴幼儿及其家庭受益,尤其是最脆弱的群体。”
“相较于税收抵免制度,现金转移支付更有助于为最脆弱的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 桑爱玲进一步表示,“在全国城乡地区普遍推行该政策,将有助于缩小育儿支持方面的区域差距。与此同时,通过设立中央财政预算专项保障资金投入,将为政策的可持续性提供坚实基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愿在政策实施、技术指导及监测评估等方面,为中国政府全力提供支持。”
根据2022至2024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育儿补贴预计将惠及约2500万婴幼儿,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儿童,无论其居住地或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均可获得平等同等的经济支持。
按照实施方案,全国各地每个符合条件的儿童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2025年,全国范围内的家庭预计将直接获得总额约900亿元人民币的育儿现金补贴。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总体承担约90%,其余部分由地方承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对该政策的设计表示欢迎,该政策有望通过以下机制促进公平,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实现全面覆盖:补贴适用于所有2025年1月1日后出生的合法登记的三岁以下儿童,同时为2025年之前出生的儿童折算计发补贴,以避免政策遗漏。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出生登记的及时性,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提供可持续的财政保障:中央政府承担主要支出责任,并设立专项资金。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与社会救助体系相兼容,确保低收入家庭不会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等其他基本福利。通过全国在线数据系统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申请流程以户籍地申请为基础,由乡镇和县级逐级审核确认,确保准确发放并防止欺诈行为。根据在全球开展的相关研究,早期现金转移支付政策有助于提升儿童的高中毕业率和成年后的谋生能力,在这一方面每投入1美元, 可产生7美元的长期经济回报。此外,儿童80%的大脑发育在三岁前完成,因此在儿童早期提供经济支持效果最为显著,且实践证明,这能支持家庭为孩子提供优质的食物营养、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
尽管该政策目前聚焦于三岁以下儿童,但它为中国人力资本的系统性投资开创了先河。未来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延伸到教育、营养等领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持续性养育支持。
育儿补贴有望提振国内需求,增强家庭在育儿产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能力,拉动整体经济增长。该政策的出台也为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营造支持性的育儿环境奠定了制度基础。通过明确育儿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该政策应有助于缓解影响生育意愿的经济焦虑,同时让家长能够更多地投资于儿童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