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会场
2025年8月19-21日,第十九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韩国延世大学举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一批成员出席了这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三重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转型期社会保障的前景与挑战”。在会议开幕式上,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会长南昌燮、韩国京畿道道知事金东兖、延世大学未来校区校长河连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小岛克久、韩国国会议员朴住民、韩国国会议员白仙姬、韩国京畿道社会福利基金会会长李龙彬先后为本届论坛致辞。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崔荣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泽田由香利为本次论坛作主旨演讲。来自中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中央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福祉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瑞典索德托恩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斯克里普斯学院等多个国家近百所高校与机构的2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郑功成致辞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我们已经处在百年大变局时代,虽然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流,但现实挑战似乎更加严峻。这次会议将主题定为“人口、数字化、环境三重转型下的社会保障改革:未来趋势与政策挑战”,就是学界对现实的一次积极的理论回应。他进而指出,以少子高龄化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性转型,正在动摇着社会保障的代际传承逻辑,倒逼福利制度体系结构功能的调整。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正在改变着就业形态、社会财富创造格局与初次分配格局,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能否继续担负起促进社会平等的再分配功能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则增加了社会保障发展的复杂性和未来不确定性。因此,当今世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是全局性而非局部性的挑战,具有不可逆转的深刻性和超越主权国家范围的复杂性,绝非简单应对或修补式应对能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全面应对,需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转型,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他强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障需要遵循“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守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平等的目标,确保这一目标不动摇;必须坚守互助共济本色,防止利己主义泛滥导致相互排斥;必须坚守公共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自由主义及其私有化主张和拜市场教。如果不坚守这些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就会折损其价值,陷入无法持续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必须适应当今时代的深刻变化和所在国家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逻辑,创新筹资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包括淡化甚至摆脱与正规就业的紧密联系,开辟以税收为主体的多元筹资机制,建构以灵活应对灵活的运行机制。总之,是要以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挑战下的社会再平等,让造福人民的社会保障能够世代延续,并成为人民幸福的永久可靠保障。
鲁全作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在题为“多重转型中的社会保障改革:理论框架与中国实践”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社会保障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应以系统论的视角审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他认为,转型过程中经济、社会、人口等传统因素仍然持续影响着社会保障,而新机制和新结构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该受到重视,此外,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制度本身也将对其他因素产生反作用。例如,在人口转型中,可以构建基于人口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口抚养力”概念,用以替换传统的基于人口数量结构的“人口抚养比”。在数字化转型中,通过调整筹资主体和筹资基数,探索以营业收入或企业利润为基础的新型筹资机制。他指出,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2025年中国首次将“投资于人”的概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也将继续努力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福利中国”建设道路。
此次论坛设“数字化与福利”“医疗保险”“政策改革与实验”“欧亚对话”“央地社会保障行政”“照护”“儿童照顾与家庭政策”“气候危机与社会保障”“保健与健康政策”“养老金”“贫困与社会救助”“劳动市场与就业保障”“人口政策”“社会保障财政”“社会保障新议题”“京畿道论坛”以及“青年圆桌”等16个分论坛。60多位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在相关分论坛上作了学术报告,3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各分论坛的主持及点评,全体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在各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的10多位专家学者先后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作了“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保障制度适应性改革”的报告;复旦大学教授封进作了“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 Firm Dynamics,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the Role of Firm Entries”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作了“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中国为例”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白晨作了“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影响研究——基于全国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陈诚诚作了“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卫生服务:两体系的边界辨析与发展路向”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讲师刘丹作了“Family Resilience and 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Sustainable Mechanism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China's Grandparenting Networks for Childcare from an East Asian Familism Perspective”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杨帆作了“慢性高温暴露与老年人抑郁症状: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调适作用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的报告;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作了“面向全民健康的中国医疗保险结构转型”的报告;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马颖颖作了“What Drives Municipal Health Insurance Integration in China?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俊作了“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四川大学教授张浩淼作了“迈向社会融入:中国基层社会救助的路径探索与理念优化”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华颖作了“Bridging the Protection Gap for Platform Workers in China: Redesigning Social Insurance in the Digital Economy”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舒文作了“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the Healthcare Security Governance Community: the Chinese Experience”的报告;河海大学副教授于萌作了“当‘灵活’遇到‘刚性’:平台劳动者参保意识研究”的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曹信邦作了“中国流动人口生育诉求与生育支持政策的走向”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扶星辰作了“Is China’s Public Pension Overly Dominant? A Discussion on the Institu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Multi-tiered Pension System”的报告;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春根作了“中国社会救助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的报告;湘潭大学讲师范世明作了“中国老年护理服务的公私合作模式研究”的报告;常州大学教授黄冠作了“Towards Social Inclusion: Exploring Pathways and Optimizing Concepts for Grassroots Social Assistance in China”的报告。
在分论坛上,常州大学教授黄冠、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郭林、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万琳静、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分别担任了儿童照顾与家庭政策、养老金、数字化与福利、青年圆桌、社会保障财政分论坛的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继元、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吉林外国语大学教授高春兰、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立剑、北京大学教授郑伟分别点评了数字化与福利、京畿道论坛、照护、保健与健康政策、劳动市场与就业保障、社会保障新议题分论坛。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代表中方讲话,他对韩国延世大学等全体会议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与会者通过学理剖析与务实对策的交汇,为社会保障制度应对未来风险提供了东亚方案;同时,“人口、数字化、环境”三重转型对困难群体的影响仍需深入追踪,制度韧性能否托底底层民众,亟待跨国比较研究。他强调,挑战亦是机遇,要善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可及性、公平性与运行效率,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他表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历经二十年发展,依托信任与合作培育青年、精进学术、服务民生,已成为中日韩三国社会保障学者的共同事业,未来必将以更高水平的成果回馈三国人民,为全球社会保障贡献东亚智慧。
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左三)会见郑功成
在会议期间,郑功成教授应邀与韩国育儿(儿童福利)研究院原院长、现国会议员白仙姬等就儿童福利发展问题进行专门交流。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会见了郑功成教授,认为推进中韩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很有意义。郑功成教授还应邀出席了在韩国高丽大学举行的“超高龄社会与数字化转型”国际会议,并为会议做了题为“超级老龄化需要超常规应对”的主旨报告。郑功成教授还与韩国首尔大学社会福利系、韩国中央大学社会福利系、韩国高丽大学老龄研究院负责人及其核心团队成员分别进行了专门交流,就推进中韩之间的社会保障学术交流达成共识与原则框架。我会秘书长鲁全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主任华颖副研究员、国际交流与合作部成员于萌副教授参加了上述活动。
与会各国代表合影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是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武川正吾、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渊明等一批著名社会保障学者发起、创设的一个稳定的国际社会保障学术交流机制,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次论坛并持续至今。该论坛它立足东亚、面向欧美国家开放,轮流在中国、日本、韩国举行,每届论坛均会吸引多个国家数以百计的社会保障专家学者参会,迄今已经成功举行了十九届(疫情期间停办了1次),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盛会。根据论坛组委会研究确定,第二十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将于2026年8月底在日本东京明治学院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